九牛网
前有年轻人把泡泡玛特推上全球顶流,一个薄荷色Labubu拍出108万的天价;
后有500万中年男人不甘示弱,为自己心中的“泡泡玛特”一掷千金,用真金白银把铜像买成了市值第一。
今年5月,这个素有“中年人泡泡玛特”之称的铜师傅正式申请港股上市,成为又一家冲击资本市场的重量级IPO企业。
据招股书显示,2022至2024年,铜师傅营收呈稳健增长:分别是5.03亿元、5.06亿元及5.71亿元,三年累计净利润达1.8亿元。
铜师傅市场份额占据全行业的35%,稳坐中国铜质文创产品龙头老大的位置。
而站在铜师傅背后的,是一位名叫俞光的浙江70后。
卫浴行业起家的他,如何在铜质文创这个冷门赛道跑出了上市神话?
俞光的前半生,堪称一本“创业踩坑实录”。
读书期间,他摆过地摊、卖过对联、搞过T恤批发,但都没什么水花。
毕业后,他借钱开广告公司,结果天公不作美,一场台风让他损失9万,血本无归;
开装修公司,被甲方刁难到彻夜难眠最终只能选择放弃。
俞光曾自嘲:“我这辈子从没追上风口。”
尽管在创业之路上屡遭挫败,他却始终未曾动摇过创业的决心。
直至30岁那年,俞光创立了雅鼎卫浴,终于叩开了成功的大门。
2002年,他创办的雅鼎卫浴从全铜毛巾架切入市场,因其质量上乘,款式新颖,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,高峰期年营收达数亿元。
俞光也因此实现了“财富自由”。
但就在他以为人生就此定格时,命运的转折在2013年再次出现。
当时已是成功企业家的俞光想请一尊铜关公像,但市场上随便1米高的铜像报价居然高达120万元,要么贵得离谱,要么丑得糟心。
深谙铜材行情的俞光知道九牛网,当时的铜材成本换算下来一公斤不过几十元,但工艺溢价却达到百倍。
俞光在震惊价格的同时,也让他看到了市场空白,就此萌生了入局铜工艺品赛道的想法。
行动派俞光,有了想法之后立马租了个废弃厂房,闭关3个月研发铜像。
但铸造铜像的流程远比卫浴复杂,蜡模雕刻差毫厘就报废,铜水温度偏差整炉作废。
为了做出一个满意的铜产品,俞光在研发期间连砸上百个模具,耗费300万资金,才终于做出了肌肉虬结、青龙刀寒光凛冽的关公像。
这尊铜像不仅成本比市面上低70%,工艺还达到了博物馆级水准。
2013年,“铜师傅”天猫店上线,俞光直接将关公像卖出了2880元的低价,而同等竞品几乎都要上万元。
低廉的价格,栩栩如生的成品,关公铜像首月卖出了187尊,是传统作坊一年都卖不到的量。
凭借这一战,俞光成功完成从卫浴老板到文创企业家的跨界转身。
目前,“铜师傅”敲钟在即,但谁能想到,它的上市居然与雷军脱不开关系,连创始人俞光也与小米颇有渊源。
少有人知的是,俞光是名副其实的骨灰级“米粉”。
他入手过3台小米手机、6台电饭煲、9台65寸小米电视、26台平衡车,甚至将市面上所有有关小米的书籍都买回来研读。
他还将小米的“专注、口碑、极致、快”七字诀,改造成“降维、专注、极致、口碑”的八字真经,作为铜师傅的经营理念。
2014年,这八字真经打响第一战。
铜师傅推出39元铜葫芦,价格仅为同行1/10。
天猫一上线,活动单日涌进300万人,20万单直接售罄,虽然亏掉了200万,但铜师傅亏本赚口碑的同时也为自己换来了几十万的精准用户。
而这款引流神器在这十年间陆陆续续卖出超千万个,为铜师傅带来了过亿的营收。
就像小米当初用红米手机打开市场一样,铜师傅用“铜葫芦”劈开了铜艺市场。
同时,在定价上,铜师傅也是借鉴小米的“成本定价法”,统一按“材料+人工+微利”的公式定价。
以爆款生肖铜摆为例九牛网,黄铜原料成本85元,工匠雕刻打磨210元,总成本295元,最终成品售价仅399元。
这一经营策略不仅为铜师傅成功吸引了一群铁杆“铜粉”,俞光还效仿小米的“米粉节”,创办了“铜粉英雄大会”。
2017年首届大会上,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参加后并发朋友圈,被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看到,随即牵线搭桥,为俞光争取到了直面雷军的路演机会。
之后,俞光只带着写有八字真经的PPT和一尊沉甸甸的铜像走进了北京顺为资本。
俞光曾坦言,其实当时并没有想着能拿到雷军的投资,就想着能争取个机会合影,同时多捞几个“铜粉”。
谁知原本20分钟的路演,因俞光与雷军的产品理念高度契合,而持续了整整一个半小时。
当晚,雷军就拍板投资了。
之后两年,顺为资本与小米集团投资合计金额达1.62亿元,雷军系以持股22.95%,成为IPO前机构最大股东。
事实上,雷军对铜师傅的偏爱早已表露无遗,他坦言:“铜师傅验证了小米方法论在小众赛道的可行性。”
不仅如此,雷军还曾公开称赞铜师傅是“小米体系之外最像小米的企业”。
但就在我们期待铜师傅也能复刻小米的扩张路径更上一层楼时,其前路的困难也是不言而喻的。
2024年铜师傅的报表显示,96.6%的营收来自铜摆件,客单价超750元,用户画像集中在35岁~55岁的中年男性。
虽然客户群体的消费力不输于年轻群体:有人一次性购买十尊铜佛像,有人为定制作品豪掷数十万元。
但中年男性不像年轻人追捧潮玩盲盒,他们对工艺品质有着极高追求,消费决策更理性,对价格敏感度也更高,且由于铜的保存时间长,客户的复购率低。
同时,铜行业天花板低也是一大难点。
2024年中国铜质文创市场规模仅15.76亿元,而泡泡玛特所在的全球潮玩市场是千亿级别。
即便铜师傅占据的行业份额不少,但盘子依然太小。
不仅如此,铜师傅还要突破制造工艺瓶颈上的难关。
铜师傅采用的是失蜡法,从雕塑、做蜡模到铸造、打磨,全流程依赖手工,难以实现规模化扩张。
不过面对困局,铜师傅也并不是全都束手无策。
早年间,铜师傅已经与漫威、《流浪地球》、敦煌文化等IP创达成合作,并获得大英博物馆、当代艺术大师的IP授权。
今年2月,更是拿下了《哪吒2》的授权。
2024年,铜师傅的自研IP贡献了93.7%的收入,456个新品SKU中,超80%围绕传统文化展开。
除了继续深化传统文化IP外,铜师傅还将拓展材质边界,开始尝试金、银等贵金属文创,并推出“玺匠金铺”子品牌。
2024年,贵金属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2.3%,客单价突破2000元,成为毛利率最高的品类。
除此之外,铜师傅还将进行线下渠道扩张。
在现有9家直营店的基础上,计划三年内新增30家,重点布局北京、上海、西安等城市。
线下店不仅销售产品,还设置铜器制作体验区,将消费场景升级为文化体验。
不仅如此,铜师傅还模仿泡泡玛特的盲盒玩法,推出“生肖守护神”系列,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消费心理结合,让消费者为“文化认同”买单。
即使铜师傅已经开始重拳出击,但资本市场的态度依旧保持两极分化。
有人认为,随着国潮兴起和中年消费升级,铜师傅有望成为传统文化IP商业化的标杆;
但同样也有不看好的人指出,行业天花板和工艺瓶颈难以突破,铜师傅还是没法成为“第二个泡泡玛特”。
但铜师傅、泡泡玛特的爆火,毫无疑问地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。
而铜师傅是否能抓住这波红利,将“中年人的泡泡玛特”变成像小米一样的千亿产业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参考资料:
1.天下网商《3年净赚1.8亿,浙江70后卖“中年人的泡泡玛特”,雷军投1.6亿送它上市》
2.于见专栏《铜师傅,要当金属版的“泡泡玛特”?》
3.最华人《雷军怒投1.6亿!70后大叔做冷门生意,干出“铜界泡泡玛特”》
作者:林柠七
编辑:歌
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